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暑期实践】“新时期武义昆曲传承现状”赴金华调研小分队

时间:2019/07/28 19:29:53  来源: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作者:方思华,占嬿,张馨月,冯云浩

编者按:“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以致用、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代青年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良好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在学校持续深入推进“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的进程中,东语青年学子利用暑假奔赴祖国各地、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用青春汗水丈量山川大地,用实际行动献礼新中国70华诞。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浙外团[2019]11号)等文件的相关要求,我院积极组织社会实践项目申报并立项,其中有4支队伍被校级立项,26支队伍被院级立项。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将持续为大家推送暑期社会实践各个队伍的相关动态。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浙江外国语学院“新时期武义昆曲传承现状”赴金华调研推广小分队的相关动态。

 

团队信息:

浙江外国语学院“新时期武义昆曲传承现状”赴金华调研推广小分队是在东语学院团委书记张志华老师指导下、应用外语学院袁艺蕾老师带队领导下,前往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桃溪镇陶村,对武义昆曲进行调研学习的社会实践小队。

成员:

东语学院日语系张馨月(队长)、何芳怡、游珍婷、柳国力、王承伟、冯云浩、吕洁璇、李珊珊中文系贾梦涛艺术学院音教2班方思占嬿等。

实践内容:

为深入了解武义昆曲传承者对于新时代青年的期待和要求,6月26日,学生自发组织社会实践队伍赴金华武义县,开展新时代武义昆曲传承现状的调研。

到达武义之后,在当地热心市民的帮助下,同学们参观了武义县博物馆,进一步了解当地的文化,民风民俗,自然历史,亲身感受武义县的魅力。同学们还在茶艺交流区与附近的居民进行交流,参观了武义县里的几个古镇,在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用心感受这种从明朝开始的优雅艺术——昆曲。



(武义博物馆)

第三天,同学们来到了昆曲传承人何苏生先生的家里,听老师讲述了当地的昆曲文化,介绍当地昆曲的来源和如今的教育传承方法。在老先生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武义昆曲,作为昆曲的改良形式,不再只是为了上流社会而歌,而是为了平凡百姓而歌,变得贴近生活真诚质朴。

(与何苏生老人座谈)

山里的天气变化多端,但同学们仍然坚持实践,并且在何苏生先生的帮助下顺利与陶村昆剧团负责人对接,搭乘40分钟的大巴车,来到了位于武义县桃溪镇陶村的昆剧团。

一来到昆剧团,负责人何育美老师就带领我们参观这些年来传艺社的成就,陶村昆剧团多次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戏剧春晚》、《戏曲采风》等节目中,中央戏曲学院教授等曲艺界知名学者也曾多次前往陶村与传承人们探讨昆曲。我们参观陶村影剧院时,何老师看着这重新粉刷的墙壁,发出感叹“有了这个礼堂之后啊,村里的人有时候在这办办晚会,这还得感谢政府给我们老百姓创造这么好的演出条件。”之后我们跟随何老师学唱了昆曲《蟾宫折桂》中“皂角儿”的选段,参观了当地原始的古戏台。

(昆曲曲谱)

(学唱)

对于我们来说,这次活动不单单是大家在一起度过的几个日夜在活动前我们就对这次活动进行了详细的安,问卷设计、规划路线等等,在实践结束之后我们制作了相关小册剪辑视频等虽然忙碌但不虚此行。我们感受到真正的戏曲魅力不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而是下里巴人,通俗易懂。不是为了传承而传承,是因为热爱而传承。尊重热爱,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此行的最大意义了。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