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浙江外国语学院赴西湖名胜区国际文化理解课程传播小队
编者按:“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以致用、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代青年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良好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在学校持续深入推进“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的进程中,东语青年学子利用暑假奔赴祖国各地、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用青春汗水丈量山川大地,用实际行动献礼新中国70华诞。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浙外团[2019]11号)等文件的相关要求,我院积极组织社会实践项目申报并立项,其中有4支队伍被校级立项,26支队伍被院级立项。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将持续为大家推送暑期社会实践各个队伍的相关动态。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浙江外国语学院赴西湖名胜区国际文化理解课程传播小队的相关动态。
【团队简介】:浙江外国语学院赴西湖名胜区国际文化理解课程传播小队是在东语学院团委书记张志华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西湖名胜区周边的灵隐寺、净寺、栖霞岭社区,对社区小朋友们进行国际文化理解体验课授课教学的社会实践小队。
团队成员由来自日语系吕梦洁、王小威、袁莹玉;阿语系曹梦飞、柴珠翠;韩语系刘舒悦、康佳晖、王如婕、陈昌红9名队员组成。团队成员们对国际文化都有着极大兴趣,乐于讲述自己所学语种文化,并且喜欢和小朋友们相处,就这样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启了国际文化传播之旅。
【国际文化传播之旅】
第一站:灵隐寺社区
7月5日,浙江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的“语·你相伴”小队前往位于西湖边的灵隐寺社区,对社区的孩子以及家长们进行了韩语和阿拉伯语的国际文化理解体验课教学。
在此次授课之前,小队的成员们数次修改完善教案、PPT,并提前备齐各个语种特色服饰及教学用具,旨在为社区的大家带来一次生动有趣的文化体验之旅。
(图为团队成员们提前到达社区进行授课准备)
【走进韩国】
国际文化体验之旅从刘舒悦小老师为小朋友们讲解韩国文化开始,小朋友们通过课堂知晓了韩国的地理位置、国旗样式还有韩国的国花等内容,认真听讲的小可爱们在后面的知识竞猜抢答环节积极举手,正确作答,赢得了实践小队提前准备的阿拉伯特色小甜点。紧接着便是韩国服饰的讲解,设计独到的韩服很是有人气,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想体验一把。最后一位一直认真听讲的小女孩幸运地得到机会到前面去试穿韩服。这样一节别开生面的韩国文化体验课就结束了。
【看看阿拉伯】
了解了韩国之后,曹梦飞小老师又带领大家走进了神秘的阿拉伯一探究竟。穿着阿拉伯长袍的曹梦飞小老师一上台就吸引了所有孩子们的目光,课堂开始后大家也是兴趣十足地听老师讲述阿拉伯文化、风土习俗,大大改变了孩子们以前对于阿拉伯国家的看法,并对它们有了全新客观地认识。大家都知道阿拉伯语很难学,但在“学学说句阿拉伯语”环节,每位小朋友们都积极举手跟随老师学说阿拉伯语,优秀的孩子们都得到了小老师的很大认可。
国际文化理解体验课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
【课后访谈】
课程结束之后,小队成员袁莹玉同学采访了部分社区成员有关他们对于国际理解体验课的认识与看法。他们都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形式与内容,并且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体验接触到这样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
【实践感悟】
第三次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更多的是想趁着这最后一次机会体验更为深刻的东西。本次实践活动以“文化体验”的形式做了一次不一样的社区活动。俗话说:好事多磨,在前期联系的环节,我们的辅导老师也许也遇到了难题。好在最后顺利联系了三个社区,开展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分工协作,配合顺利。本小队队员集了大一至大三,三个年级三个专业的同学,所以教学对我们来说不成大问题,虽然大家都是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站在社区活动的讲台上,但看小朋友和家长们的反应就可以知道他们都很有兴趣。社会实践虽然是大学生的必修一课,但作为一个学生的角度来说,希望大家尽量不要把这个当做一项任务,而是一次特别的体验和挑战。之于我而言,两年的社会实践经历,是一个从问卷到做实事的进步,也是自己思想观念的一种转变,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17韩语刘舒悦
此次是我第一次去社区给小朋友上国际文化拓展课程,课堂上小朋友们的热情深深感染了我,些许紧张立刻烟消云散。他们认真听课,当我提出问题时,这些孩子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生怕错过回答问题的机会。他们的学习能力之强也令我惊讶,对于生僻拗口的阿语单词仅仅读几遍就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比如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不够好,条理不清晰。我会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对于下次的授课,我充满期待。
——16阿语曹梦飞
“语·你相伴” 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