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仅是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责任,要大家一起讲。而外语类专业师生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所在的团队依托开展的《理解当代中国》调研数据,从对象国受众的视角给出如何让中国故事“易理解、接地气、有共鸣”的思考。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当代中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对于我国积极争取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以及塑造良好国际形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理解当代中国”不仅要“走出去”,还要以符合语言对象国文化便于外国友人理解的角度来尝试与努力。我们面对是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具有不同历史传统、地理环境、文化习俗、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的受众对象。我们要有强烈的受众意识和对象国意识,只有找到受众对象喜闻乐见的中国故事的叙事内容和方式,才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二、怎样讲好中国故事
2023年4至8月间,笔者所在的团队先后深入杭州、上海、义乌、成都等城市开展《理解当代中国》调研。面对不同国家的具有不同历史传统、地理环境、文化习俗、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的受众对象,队员们认识到只有找到受众对象喜闻乐见的中国故事的叙事内容和方式,才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在上海长河国际公寓、古北新区,义乌国际商贸城、世贸中心,成都锦里、太古里等区域,团队成员协同配合,面向在华学习工作外国人收集问卷共计1000余份。团队还借助在俄罗斯、英国、西班牙、土耳其、埃及、摩洛哥、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海外学子的力量,协助团队在当地开展调研,又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收集问卷1800余份。
“来到中国后最被外国人赞叹的中国成就,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占比较高。”“传统文学、中华武术、思想哲学等中国传统文化更受在华外国人青睐。”“对于海外调研的诸多观测点,受风俗文化差异、语境差异、本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国现状的舆论场环境等因素影响,不同国别有明显不同的数据呈现。” ……根据调研数据,团队以具体国别受众为研究角度,对中国故事的受众群体、中国故事的题材选择、中国故事的传播媒介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发现:
(一)主流媒体报道中国现状的舆论场环境与该国同中国的外交关系、共同利益、利益冲突等方面紧密相关
就俄罗斯、美国、法国这三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来说,当前中美关系较为紧张,中法关系有疏有近,而中俄共同利益显著,因此同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俄、美、法主流媒体报道中国现状的舆论场环境有所差异。就阿拉伯国家的样本数据来看,阿拉伯国家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以积极性评价为主,这与中阿间的友好关系密不可分。
(二)本国主流媒体是对象国受众了解中国的主要渠道
外国公民多从官方主流媒体了解中国,因此在推动民心相亲的同时,仍需重视同国外主流媒体的合作,利用对象国主流媒体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三)本国主流媒体报道他国现状的舆论场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本国公民对被报道国的印象认知
对象国民众对中国的印象和认知受本国舆论场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不论过褒过贬,若舆论主观色彩过重,则很可能使得本国公民对被报道国的认识产生偏差。当来到中国后,外国民众才能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感受到中国的真实状况与本国媒体报道中的差异。
(四)对象国在华民众所使用的新媒体平台有较强的地域属性
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用户共同的栖居地,互联网衍生出的社交媒体是联系个人和组织强有力的中介物,信息的交换传递突破时空限制使其可及于每一个用户。虽然当前社交软件层出不穷,但部分软件的主流地位无可撼动。就本次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目前在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多使用微信进行社交。此外,Tik Tok与抖音也是在华公民经常使用的社交软件。
(五)基础设施建设、移动支付等是对象国在华公民最为赞叹的中国发展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根据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最令被对象国在华公民赞叹的中国发展成就是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在基础设施建设及电子支付等方面已经不逊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电子商务与移动支付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一张耀眼的名片,也为世界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展示了独特的中国智慧。
(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遍受对象国民众所欢迎
中国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中华优秀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在世界人民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这也是中国对外宣传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在讲述中国故事时,既要提及中国的发展主张和发展成就作为传播的内核,也要以中华文化作为包装与点缀,方能以外国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中国声音。
(七)风俗文化差异、语境环境差异深刻影响着中国故事的传播效果
我们面对的是具有不同历史传统、地理环境、文化习俗、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的受众对象。以阿拉伯国家受众为例,阿拉伯国家位于西亚与北非地区,与中国分属于不同的文化圈,风俗习惯上有较大的差异,如饮食、建筑、节日、服饰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党他们通过中国媒体平台了解中国时,就会对中国媒体在中国文化环境下习以为常的叙事手法和语言风格产生排斥。再如,在中文里,对中文颇为熟悉的人不会把任正非说的“杀出一条血路”理解为“一路杀人,血流成河”,但有些海外媒体的翻译、民众的理解就是如此。当讲述中国故事时,要考虑到受众的接受程度,站在受众的角度进行讲述,对一些受众并不能接受的风俗习惯做一些处理,从而减轻讲述故事时的生硬感,使故事更加便于接受。
(八)短视频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有较为光明的前景
虽然存在文化壁垒,但无论对于对象国在华民众还是海外公民,依旧有超过50%的人愿意观看展现中国发展成就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视频,并且愿意助力将中国文化传播到国外。在短视频风靡的当下,多数人的信息接收能力偏向于碎片化阅读,更倾向于短时且有冲击力,能够快速给人带来愉悦感的视频。
三、我们的思考与建议
(一)处理好三种关系
我们面对的是具有不同历史传统、地理环境、文化习俗、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的受众,项目团队认为在面向对象国受众对象讲好中国故事中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立和破的关系,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批驳西方国家的抹黑造谣污蔑,澄清和破除错误言论。二是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必须坚守国家立场,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创新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方法,在遵循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提升传播技巧,切实提升传播效果。三是要处理好自己讲和别人讲的关系,在我们主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还要吸收在华学习工作的外籍友人,海外华侨华人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还可以通过媒体交流、智库交流、学术交流等多沟通思想、多增进友谊,壮大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力军。
(二)抓好三个重点
首先要对中国故事的受众群体进行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我们面对的是具有不同历史传统、地理环境、文化习俗、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的受众,因此要有强烈的受众意识和对象国意识。只有受众对象喜欢听的中国故事、中国声音,才能引起他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和价值上的认同。
其次,对中国故事的题材内容进行挑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外国受众理解当代中国的总开关总钥匙,更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灵魂。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故事,中国加强“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讲好。
第三是,对中国故事的传播媒介进行谋篇布局。有了好的故事好的声音,还要通过适当的平台和渠道进行传播。要充分利用好适用于对象国的新闻媒体和国际社交平台,以及孔子学院、友好交流项目、国际志愿服务等资源媒介,让中国故事、中国声音有效传播开来。紧紧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传播难得的机遇,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共同汇聚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强大合力。
(三)用好三股力量
中国主流媒体是我们做好国际传播工作的“本钱”,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主力军”。外语类院校要发挥语言学科优势,以互联网技术赋能,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通过短视频、友好交流项目、国际志愿服务、国际社交平台等多种形式做好碎片化的国际传播,他们是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生力军”。在华学习工作的外国友人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野战军”,他们亲身感受着中国的发展变化,具有沟通的语言优势,熟悉我国与对象国的新媒体平台。国际传播的最高境界不是中国人说自己好,而是外国人尤其是在外国人中有影响力的人主动说中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