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由浙江省中韩经济文化交流研究会主办、我院韩语系承办的浙江省中韩经济文化交流研究会2021年会暨疫情时代浙江与韩国经济文化交流展望研讨会圆满落幕。
疫情阻挡了学者们的会面,但阻止不了学术交流研讨的热情。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疫情时代浙江与韩国经济文化交流展望为主题,内容涉及语言文学、历史文化与政治外交等多个领域。来自延边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高校及我校的3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发言。
开幕式上学院院长吴玲教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浙江省中韩经济文化交流研究会会长方龙南教授进行致辞。主旨报告中,延边大学金虎雄教授从社会历史批评与传记批评、叙事美学的视角,通过对回忆录《长征》的解读,介绍了时代最后的鸿儒、有识之士金俊烨先生所处的时代及其光辉的一生。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副院长高陆洋教授从韩国的语言文化推广政策新动向、韩国新南方政策的“人本特色”、中国的对应举措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韩国新字头政策体系中的语言文化推广新动向。山东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副主任毕颖达教授立足文在寅的外交安保战略,分析其内容、行动轨迹、调整体现等,提出中韩关系面临的挑战,展望中韩关系前景。
研究会理事会议结束后,会议进入学术论文发表阶段。
语言文学分组中,我院韩语系韩香花老师将朝鲜王朝汉学词典《译语类解》中对汉字词的释义与汉语的译解对应关系,探讨了影响汉韩翻译意义的因素。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高如云老师从汉字词所处的构词环境与自身语义功能作用的角度分析了韩国语汉字构词成分及紧音化倾向。杭州师范大学的金龙军老师以杭师大朝鲜语专业实践平台——公众号“韩潮不寒”为例分析了跨文化传播视域下高校外语专业实践平台的建设。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娄小琴老师举例分析了韩语“X族”新词并探讨其教学方法。杭州师范大学的乔宇博老师通过对中国六大主流慕课平台中上线的韩国(朝鲜)语慕课进行统计,分析了其建设现状并提出不足。浙江大学的徐烨老师以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立足慧超的《往五天竺国传》考察中华文化在历史上对他国的影响。杭州师范大学的孙海龙老师分析了古代韩文小说对中国文化典故的引用案例,讲述中国文化对古代韩国文化的辐射与渗透。我院韩语系孙霁老师以早期从事鲁迅文学译介与研究的汉学家丁来东为出发点,分析了其阐述的“鲁迅论”,并由此引出韩国“鲁迅学”的产生及发展。杭州师范大学的孔美熙老师分享了韩国语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教育的意义与方法。我院韩语系金洙京老师立足中国明代的“剪灯二话”在韩国的传播与影响,解析中韩历史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政治历史文化分组中,浙江大学的杨雨蕾老师讲述了明清朝鲜文人对浙江潮的认知与文化表达。延边大学的徐玉兰老师具体阐述了梁启超对大韩帝国言论思想影响。我院韩语系徐光锡老师以百济郡和高丽郡为例,讨论了7世纪末朝鲜半岛人民渡日的历史与影响。浙江大学的尤淑君老师深入辨析了袁黄维护阳明学之举对朝鲜阳明学萌发及中朝两国学术发展的影响。浙江大学的陈辉老师梳理了赵孟頫的《观音行记》并由此阐释中韩文化的同质性。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马瑞、吕昭君老师探讨未亲历西湖的尹善道创作的汉诗《钱塘春望》中“西湖”的自然、社会人文、家国意象及其勾画出的地理空间与心灵空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金健人老师从政府间合作、民间交流、经济合作、网络管控四方面解析了韩国在东北亚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浙江大学的安成浩老师着眼于亚洲视域下东亚地区较为热门的海域史研究现象,审视中国在亚洲文明交流互鉴、海域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浙江大学的千勇老师探讨了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的朝鲜半岛局势变化并立足朝核问题展望今后朝美、朝韩、美韩互动局势。我院韩语系刘璐老师韩国对非洲外交的阶段变化进行具体阐述,评估韩非关系的发展及趋势。浙江大学的马光、方敏老师探析了日本对韩国出口限制案例,并结合我国实际对中美贸易争端提出一些借鉴意义。
会议最后,浙江省中韩经济文化交流研究会名誉会长金健人教授致闭幕词,表示了对与会人员汇报讨论的称赞和对会议丰硕成果的肯定。在中韩建交3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与会专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语言、文学等多个角度分享了省内韩国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促进浙江省与韩国经济文化交流提供思路与建设性建议,为推进、提升我省韩国学研究的发展速度与质量贡献出了重要的智慧成果。
供稿:韩语系周柏羽
摄影:韩语系周柏羽
来源:东方语言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