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浙江外国语学院厚德楼102报告厅洋溢着温馨与感动的氛围。由我校东语学院承办的2025沙特学生“汉语桥”春令营迎来了结营仪式。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处与合作处处长陶国霞女士,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领导班子,以及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现代语言文学院领队教师露露·易卜拉欣·阿尔·法理赫博士,沙特“汉语桥”春令营团组的26名师生,以及我校阿语系师生代表再次欢聚一堂,共同回顾这段跨越山海的文化之旅。




此次“汉语桥”春令营正值中沙建交35周年之际,也是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年”,春令营以“中文为媒,文明互鉴”为主题,围绕语言学习、文化体验、青年交流三大维度,打造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情感真挚的中沙青年对话之旅。
结营仪式上,我校国际处处长陶国霞发表致辞。她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全部学习交流任务的沙特学生们表示热烈祝贺,对一直以来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本项目的两国教师与志愿者表示由衷感谢。陶国霞表示:“‘汉语桥’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一座文化之桥。13天来,沙特学生们沉浸式学习中文,体验中式妆容、采茶炒茶、戏曲服饰、古城遗址、影视产业等多样文化场景,在每一次相遇与碰撞中,拉近了彼此心灵的距离。”她强调:“你们在日常相处中表现出的合作、友爱与好奇,正是‘汉语桥’最真实、最动人的模样。”

来自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的领队教师露露·易卜拉欣·阿尔·法理赫博士也在仪式上深情发言。她指出,这段春令营之旅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语言应用能力,更开启了一扇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的窗口。她代表代表团感谢浙江外国语学院东语学院的精心组织、贴心陪伴与专业教学。“在这里,我们不仅学习了语言,更建立了友谊,播下了理解与合作的种子。”露露博士分享了一些营员的感受:“这次经历让我更热爱自己的专业,给了我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重新点燃了我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热情。” “我们结识了可爱的中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各类应用软件、网站、搜索方式以及适合我们的饮食文化,这些对将来计划来华深造的同学特别有帮助。”她表示,期待未来能与东语学院的师生在沙特阿拉伯重逢,感受阿拉伯文化的热情与厚重。

学生代表发言中,来自中文专业一年级的沙特学生晴天作为代表登台,她动情地说道:“我们特别感谢亲爱的组织者、老师和志愿者,你们的热情、细心、耐心我们将永远铭记。”她分享了同伴们的心声:“我们在真实语境中练习中文,了解中国软件、饮食文化和日常生活,交到了中国朋友,也更理解彼此的文化和价值。”“愿我们都带着这份收获与感动,继续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前行;愿中沙两国的友谊,像春天的花一样,在心中永远盛开。”随团助理、2022级阿语专业学生郭文基在发言中分享了与沙特学生相识相知的十几天里一起交流的感受与体会。她表示,虽然中沙同学来自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正因为这份不同,大家彼此好奇、欣赏、学习,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反而变得更近。


随后,我校国际处处长陶国霞女士,东语学院党委书记夏颐,东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宋洋以及阿语系系主任郑蓉,为沙特学生颁发“结营证书”,沙特学生依次上台领取。





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的学生还携手登台,共同演绎了一曲经典合唱《甜蜜蜜》。他们的歌声悠扬婉转,余韵袅袅 ,传递着两国青年在语言交流、文化碰撞中建立起来的真挚情谊,象征着中沙两国友谊在年轻一代间的延续与升华。

仪式最后,东语学院为本次沙特“汉语桥”春令营团组准备了具有杭州特色的礼物,为感谢东语学院的精心组织与付出,团组领队教师露露·易卜拉欣·阿尔·法理赫博士代表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现代语言文学院,向东语学院赠送了礼物。

在热烈的掌声与依依不舍的合影中,本次“汉语桥”结营仪式落下帷幕。回首十三天旅程,从“最初的紧张”到“每天都说今天是最棒的一天”,从课堂学习到文化探访,从校园交流到城市探索,中沙学生一起书写了文明互鉴的新篇章。语言成为连接世界的钥匙,文化成为打开心灵的窗户,青春与友谊在彼此眼中闪耀光芒。
浙江外国语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多元、共融”的理念,积极拓展国际中文教育新平台,深化与包括沙特在内的阿拉伯国家高校在语言教学、人才培养、文明对话等领域的合作。未来,我们将以“汉语桥”为桥,以青年为舟,与世界各国青年共赴交流互鉴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