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身边的“丝绸之路”文化
古语云:“南则闽广,东则倭人,北则高句丽,商舶往来,物货丰衍。”这句话生动地反映了宁波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独特地位。
7月中旬,东语学院第四实践小分队顺利到达宁波,开启别具风格的阿拉伯文化之行,寻访“海丝”申遗城市宁波的阿拉伯遗迹。
按计划,成员们首先来到波斯巷,这条小巷是宁波古代海外交通贸易和中华各民族相互融合的见证,也说明,当时的明州(即今宁波)已经成为国际化的港口。《宁波港史》记载,北宋时,伊朗商人常来宁波做生意。随着交往贸易的频繁,不少阿拉伯、波斯人在此定居。政府为招待他们,特地在波斯商人聚居处设置波斯馆。之后,这附近的一条路被称为“波斯巷”。成员们从海曙区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10多年前,波斯巷附近出土一块基石,上面画着一个阿拉伯人牵着一条波斯狗,这是波斯人在古宁波生活的有力见证。成员们对附近居民进行随机访问,不少居民建议对宁波巷的风格进行改造,将其打造成一条具有古代波斯风的巷子,把家门口的“海丝”文化发扬光大。
随后,成员们来到来远亭,这是海曙区发布的全市首张“海丝遗产”手绘文化地图的20多个海丝遗址古迹之一。同学们与此地回族居民进行交谈,了解到来远亭是明州“海上丝绸之路”出入舶货的历史见证,一切外来舶货在来远(来安)亭经检核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入市舶务门。
最后,成员们来到了天一广场观看以“遇见丝路”为主题的沙雕作品。西安古城墙、敦煌月牙泉、神秘古楼兰……这些沙雕作品生动地还原了数百年前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历史风貌。成员们一边感叹沙雕的细致雕琢和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富裕,一边由衷地对宁波居民可以在家门口近距离领略生动的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表示艳羡。
通过调研,成员们感悟到:越是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故事,越是对这做城市满怀眷念!而宁波,真的是一座很有内涵的城市,值得担当申遗的大任,成为弘扬“一带一路”的领头羊。让我们期待团队后期探索,期待成员们发掘更多宁波的阿拉伯文化遗迹,发掘宁波更深邃的文化情怀。
撰稿人:林昕煜 摄影:朱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