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晓洁,1997年03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现就读于浙江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15日语1班,考入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曾任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辅导员助理、学生会主席、体育部部长。在校期间曾参加G20峰会、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2017中国服装杭州峰会等志愿者服务,多次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获得过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Q:可以说说你为什么选择新闻传播学,选择上海大学吗?
A:我有考研的想法大概是在18年的3月底的样子,当时是在法学、教育学和新闻传播学之间纠结,法学是自己高考时的一个遗憾,教育学的话是出于工作的考虑,而最终选择新闻传播学则真的是兴趣所在了。当时我也比较纠结,所以找了辅导员老师来帮我分析,而且正好那个时候也在准备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选择的职业目标是一名国际新闻编辑,综合职业测试的结果来看是比较符合个人性格和个人能力的。结合以上的种种因素最终就确定了要跨考新闻传播学。选择上海大学的话源于一个巧合,因为上海大学一直非常低调,换句话来说可能是因为上海名校众多,所以知名度并没有很高。但是上海大学地处上海市区,各类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新闻媒体的发展。而且上海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科实力强,与北大、浙大、华东师范处于同一水平,教师团队经验丰富且多为学界大拿,真的令我非常向往。除此之外,我也了解到近几年上海大学新传专业统招学生的水平和我自身情况比较符合,且上一届就有日语专业成功跨考的案例,所以就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Q:跨考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难题吗?
A:跨考的难题我认为最大的就是专业书籍看不懂的问题,这个看不懂既包括不理解那些专业术语,也包括不知道考试的重点和易错点等等。因为我所考的新闻传播学并不涉及任何语言方向,两门专业课也就完全是新传相关的理论和业务。所以我的复习相当于是在短时间内速成一门完全没接触过的专业。新传考研的试卷题目少但是分值高,基本都是看分来计算用时和答案的字数。三个小时一门课的考试,是从拿到试卷的那一刻开始写到交卷铃响的那一刻为止,中间几乎不能有停笔的时间,不然就肯定写不完了。我其实到10月份都还没有真正体验过这种魔鬼式的考试,所以并没有什么概念。当我11月中旬参加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是懵的。既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也做不到闭卷答题,甚至有一次一份卷子做了6个小时还没有完成。那个时候我真的有点怀疑自己,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到头来会不会只是一场空而已。不过还好,我自己的心态还不错,虽然三次模拟考成绩都不太理想,但就是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信念支撑我坐到了考场上。
Q: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考研备考的经验吗?
A:说是经验,可能也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自身的信念、毅力都不一样,任何的经验都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就我自己而言的话,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的三点:
①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并且用好身边一切能用的资源。对于应届生来说,考研的过程一般来说至少历时半年,甚至有人提前一年就开始准备,那么这么长的一个过程肯定是有很多变数的。比如招生人数的变化、参考书目的变化或者是某个学校新开设了什么专业之类的,这些都是要及时关注研招网以及意向院校的官网才能得知的。所以说千万不要后知后觉,千万不要想着等别人来告诉你。同时,既然有这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应的,也是很多获取资源的途径。就新传专业来说,我认为用好各种新传考研辅导机构的公众号是最省钱省力省时间的办法。比如说一些公益带读群,会有学长学姐带着你一起读那些专业书,然后提问讨论之类的;也有那些每天出一道考研真题,写完之后拍照打卡,然后会有人来点评你的答案。这些资源都是触手可得的,关键就是如何用好它。除此之外,微博、公众号上会推送考研上岸的经验贴,都是很值得参考的,如果能顺着找到与自身情况相符的学长学姐的联系方式的话那就更好了。
②尽人事,听天命。你的实力就是你付出的努力相对应的专业储备,你越努力,实力肯定不会差。同时,考研这个过程中心态也很重要,因为心态好了运气自然就跟着你了。虽然听起来或者说看起来考研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不能出去玩,也不能睡懒觉。但是就我现在回顾来说,感觉并没有想象中的艰苦。我记得11月9日是我考前最后一次去印象城玩,之后的一个多月虽然不能去逛商场,但是可以趁着每天午休或者买晚饭的时间离开图书馆动一动,亦或是去后街逛一逛,其实也算是日常的小幸福吧。并不是说每天学习十三四个小时就完成了任务,复习其实看的是你有效的学习时间,只要保证你在有效时间内都在好好学习,哪怕你感觉自身好像没有什么竞争力,但其实你的实力相较于别人已经有了足够的储备。
③不要轻易放弃,考研是一种回报率很大的投资。虽然这一点可以归到心态去讲,但我认为“做与不做”和“做不做得好”真的是有本质性的区别,所以必须单独拎出来!有人会在就业和考研之间纠结,也有人中途因为各种原因放弃,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既然坚定了想法,就去实施,不到成绩公布的那一刻就千万不要自我放弃。尤其是对于跨考生来说,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跨考是一种速成,而且成功几率非常大。就以和我一起参加复试的同学来说,二十多个人里面只有两个是本专业考生(新传专业跨考生比较多)。那么,本专业考研的话就更不用说了,本来你就比跨考生多学了三四年,语言专业多学三四年可不得了啊,这成功几率还不得翻倍。所以说,不要太在意结果,我相信只要你真正落实好每一步,坚持到了最后,成绩不会差到哪里去。最后,想补充一点就是考研考完再找实习也是完全来得及的,考完之后的几个月也不要什么事情都不做,找个实习或者是多看点书充实下自己。
Q:学姐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吗?
A:大学的时光是有限且短暂的,能做到最好的话就去争取吧。但是成绩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要相信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有空的时候,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亦或是静下心来多读几本书,不要等出了学校才开始后悔自己的大学四年一事无成。
Q:学姐你曾担任过学生会主席和党建助理,请问你怎么看待大学生的学生工作呢?
A:我认为加入学生组织和日常的学习是不冲突的,当然这其中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关键。首先,加入学生组织不仅能够扩大自己的交际圈,结识更多不同专业的优秀的同学;其次,通过组织和参与各类活动可以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这个能力对于今后实习或者是踏入社会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或许,很多同学会担心时间分配的问题。我认为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你可能会觉得别人在学习,而我在工作,那我的学习会不会就一定不如别人了呢?这个答案是否定的。试想一下,在图书馆坐着玩手机两个小时和在活动现场指挥两个小时,肯定是后者更加有意义啊;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学霸,我相信偶尔那么一两次的工作也绝对不会影响你的成绩和学习热情的。其实说到底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拖延症,尤其是事情多了之后还会容易暴躁。所以我很建议大家把每天或者是近期要完成的事情都标记在日历本上,提醒自己每一个deadline的节点,并且适当地把这个截止日期往前移一到两天,这样的话即使有突发情况也可以比较好的应对了。除此之外,我还遇到过一些中途因学业而放弃的情况,虽然可以理解,但是并不建议。因为工作并不是你学习成绩下降的理由,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可以把两者都处理得很好,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效果。这个时候,你该反思的是自己的态度或者是方法问题。凡事都要有始有终,当你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之后,你所获得的除了成就感更多的是心态和能力的提升。

我们也要学习汤晓洁学姐,保持乐观的心态,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奋斗。世界很小,请带着梦想一起奔跑;世界很大,请带着坚持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