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语博士】东语学院田鸿儒博士
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学校的脊梁。他们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他们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在三尺讲台上,不辞辛苦,育三千桃李。
为更好地展示我校教师风采,学校在“浙外学人”的基础上,新开辟“博士名片”专栏,陆续介绍我校博士,分享他们的教学科研心得,弘扬他们的高尚师德,以更好地凝聚全校师生的力量,为把我校早日全面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知名本科高校而奋斗。
田鸿儒,女,日本大阪大学博士,我校东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二语习得、社会语言学等。
大学刚毕业的她只身一人来到了日本京都,一心想着在日本能够考研成功,可这无形之中给她增添了许多压力,再加上在日本需要签证,有限期却只有一年。2003年9月底到达日本,次年2月份的考试,她在短短的几个月里用心准备,通过了笔试,却在面试环节被刷了下来,这种情况在日本是很少见的。可因为日本的面试和中国不一样,主要问的是研究计划书等她并不熟知的问题。于是她再次承受着签证快要到期以及打工生存下去等压力,重新开始备考。身体一直都很健康的她却在这段期间觉察出了异变,但她只能咬牙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在2004年的8月如愿考上了大阪大学。
所谓祸不单行,考研失利的她在写博士论文时也遇到了瓶颈。众所周知,在日本,文科博士是很难毕业的,她作为一名日本的文科博士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原本打算在2011年3月提交的博士论文撰写不顺利,因此没能提交上。创作博士论文的艰苦以及提交论文的失败,使她得了轻微的抑郁症,为此她回国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稍有好转后就又回到了日本,在恢复健康后,又重新执笔接着创作她的博士论文,于是推迟到2011年11月提交成功。
这个不轻言放弃的她,就是东语学院的田鸿儒老师。
因父母在东北工作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刚上小学四五年级的田老师便只能和妹妹相依为命,自己在家烧饭,在学校就蒸饭,吃点梅干菜。但毕竟还是个孩子,不会轻易地被孤单所击倒,处于丽水缙云的山水怀抱之中,便青睐与大自然相依相伴,爬爬山,去河里捉捉小虾小鱼,不亦乐乎。“很庆幸自己没有在缺少父母陪伴的情况下走弯路,不知是天性还是后天造成的,也许是因为遗传了父母的乐观,又或许是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让我可以比较自由地成长。在面对逆境时,主观因素的作用挺大的。”田老师说道,与此同时,她还提到在中国,留守儿童与随迁儿童数量庞大,留守老人更是不计其数。“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自己能够到民工子弟学校,或者是农村,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儿童时期性格的培养是会影响他们一生的,所以我作为一个教育者希望自己会对他们有些好的影响。”田老师恳切地对记者说道。
自2014年进入我校以来,田老师已有两年多的教龄。在教学上,田老师有着自己的见解。传统的商务日语课教授的大致是面试、写简历、打电话、拜访等等,但田老师通过调查发现,公司并不满足于技能的培训,而是更看重学生在工作之后的学习能力以及日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田老师在教学中会教授通识类的知识,如日本的经济政策、企业文化、企业经营模式、中日企业文化比较等,让学生在思想上做好准备,并且通过案例学习法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有的教学法与教材可能会存在不足,所以我会自己去查些东西,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其实,学生在除了提高语言能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老师如是说。
“温柔、美丽、善良、有耐心,讲课非常认真清晰,为人积极向上而且平易近人,经常与我们互动,带动班级气氛,搞好同学们的关系。除了学习,她也很关心我们的生活,经常找我们谈话了解情况。我觉得作为一个大学的班主任,她做得已经非常多了。”14日语3班的李姝毅评价道。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田老师认为我校的办学思想是非常符合时代潮流的。我们学校与国外姐妹学校的交流越来越多,但国际化的程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在创造条件的同时,学生也需要转变观念。田老师对记者说:“二十几岁是人形成三观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很重要的时期,去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会有很多的冲击,自己也会思考很多,但这个过程很重要,它能使一个人的想法变得饱满,最重要的是它使人变得宽容。所以,出去走走,看一看不一样的世界吧!”
樱花是美丽纯洁的,但它也是勇敢宽容的,它敢于离开树枝飘向远方,却不会因为飘落大地而怨恨,清香不再却也化作春泥更护花。而樱花树下的那个女子,她的迷人之处,是因她人“美”如花。
作者:王晨钶
责任编辑:樊朝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