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通知公告

浙外东语〔2022〕8 号 浙江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关于印发“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时间:2022/04/02 14:32:53  来源: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作者:


各系、室: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经学院全体 教职工大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2022年4月2日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浙江外国语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推进学校和学院的特色发展,实现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从转型建制期发展向内涵式发展阶段的迈进,结合学校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发展主要成绩

1.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

(1)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特色不断凝练

日语专业立足服务浙江省乃至长三角经济发展需要,立足我校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树立了培养以日语教育和大经贸为主的“日语+”应用型人才。

阿拉伯语专业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浙江企业走出去需要,牢固树立了应用型阿拉伯语商务人才培养目标,计划经过 5-10 年时间将本专业建设成为“阿语+商务”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过硬的全国优势专业。

朝鲜语专业遵循本校“双高两强(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浙江省乃至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需要,树立了培养朝鲜语复合型国际化应用人

才培养目标。


土耳其语专业确立了以经贸方向为主的土耳其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土耳其语+经贸” 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为过硬的专业。

(2)复合型、国际化人材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2015 年,我院获批校“双语+”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区, 在此基础上,各专业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6 年起,依托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东语学院与本校跨境电商学院合作探索协同创新育人模式,通过“3+1”模式培养日语、阿拉伯语、朝鲜语跨境电商人才;

2018 年起,阿拉伯语专业与中东地区最大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执御合作,实施跨专业、校企联合订单班培养模式。

除“外语+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外,东语还进一步深耕了国际化人才培养。“十三五”期间,日语专业相继与日本平安女学院、二松学舍大学等大学院校签订国际合作协议,2015 年-2019 年国外升学 31 人,占总毕业生的 15.4%;朝鲜语专业相继与韩国庆北大学国立、忠北大学国立诚信女子大学、釜山外国语大学、首尔女子大学等 11 所韩国高校签订交流协议,采用“3+1+X”国际交流合作培养模式以及“2+2+X”韩国语+专业的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每届学生本科期间出国率均保持在 96%以上(201496%、2015

100%、201697%、201790%);阿拉伯语专业与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埃及亚历山大大学、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


阿曼苏坦尔大学等阿拉伯地区的八所高等院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本科期间学生出国留学的比例高达 92%;土耳其语专业已与土耳其两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2019 年暑期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土耳其语

‘大篷车’”暑期境外见学活动。

(3)专业外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院学生大学公共英语四级(CET4) 通过率每年均维持在 92%以上,公共英语六级(CET6)通过率提升明显,从 2016 届的 44.10%提升至 202067.89%。首次英语专业四级通过率达到 88.89%。

2016-2020 年,我校日语专业学生日语能力考试一级通过率总体平稳,历年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5-2019 年,我院学生全国阿拉伯语专业四级成绩排名稳步上升。历年四级考试平均分和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 年我院阿拉伯语专业四级平均成绩高出全国平均成绩 17 分,排名跻身全国前 10。

2017-2019 年,我院学生全国朝鲜语专业四级考试合格率达 98.2%,优秀率达 41.3%。

在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近年来学院学生考取国内外知名院校研究生的人数不断增加,五年期间平均考研率为 13%。学生考取院校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以


及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瑞典隆德大学、荷兰莱顿大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4)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增强

“十三五”期间,学生学术、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应用能力不断增强。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 50 余项,获得省级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7 项,在各类学术期刊及论文集公开发

表论文 8 篇。

(5)课程建设量质齐增

“十三五”期间,学院获得省课改项目 2 项;省级一流

课程 2 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4 项;省级虚拟仿

真实验教学项目 1 项;省级十三五特色专业 1 项,省级一流

专业 1 项;校级教改课改项目 11 项,其中小语种专项课题 7

项,一般教改 3 项,校级课改青年专项课题 1 项;校级教学

团队 2 项;校级课程建设 13 项,其中校级小语种在线开放

课程项目 2 项,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5 项,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培育)1 项,校级课程思政专项 2 项,专业思政 1 项,国际化课程项目 2 项;校级教学成果奖 1 项。

2.专业建设

“十三五”期间,学院根据校十三五规划中关于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专业群要求,2018 年新增土耳其语专业,目前初步形成东北亚和中东两大语言专业群。


此外,2016 年阿拉伯语专业获批“省级新兴特色专业”省内唯一),2019 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朝鲜语教学团队获得校级教学团队立项。

3.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

(1)科研整体水平提升显著

十三五期间,学院获得国家级课题 2 项,省部级课题 5

其中重点 4 项、一般 1,厅局级课题 16其中重

4 项、一般 12,校级课题 24其中重点 13 项,一

般 11 项);横向课题 2 项;出版专著、译著 11 部;发表国

外期刊、核心期刊论文及以上 27 篇;获校级科研成果奖 4 项;

召开研讨会及国际学术会议等 8 次;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 1

项。

(2)科研平台建设从无到有

根据“十三五”规划,2017 年学院正式成立校级研究中心——“阿拉伯研究中心”。中心在我校特聘教授、原北二外校长周烈教授领衔下,在科学研究、咨政建言、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果显著。至今,已获得国家级课题 2 项、省部级课

3其中 1 项重点、2 项一般、厅局级课题 10(其

中重点课题 5 项,一般课题 5、校级课题 20 项;出版专

5 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13 篇;提交专报 14 篇,其中 1 篇获得省级领导批示;召开三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阿经贸合作论坛国际学术会议。201911 月,阿拉伯研究中


心被评为“省级新型智库”培育单位。

4.青年教师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数量和结构进一步优化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职工团队。目前

38 位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 30 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6 人;拥有博士学历 20 人,占比 67%;“双师双能型”教师

7 人,占比 23.3%;所有专任教师均具有国外留学、访学经历。另有 3 名特聘教授、10 名外籍教师在校授课。

(2)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亮点显著

“十三五”期间,学院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引进原北二外 校长、阿语全国教指委主任委员周烈教授,原洛阳解放军外 国语学院土耳其语专业沈志兴教授,我校第一位西溪学者、原北外阿语专业马晓霖教授。三位专家的引进对于我院学科 建设布局的整合和优化,学科总体水平和社会美誉度的提升, 师资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小语种特色人才 培养模式、产学研育人模式的探索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3)(35 岁以下)青年教师科研教学能力提升明显

“十三五”期间,我院共有 4 位青年教师考取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5 位青年教师前往卡塔尔

高等教育研究院、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摩洛哥阿卜杜马利

萨阿德大学、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日本东京大学进行海外访学或进修。


学院青年教师共获得国家级课题 2 项,省部级课题 4 项,

厅局级课题 14 项,校级科研课题 21 项;共发表国外期刊、

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 15 篇,专报 7 篇。

获得省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 1 人次,省本科高校微

课教学比赛二等奖 2 人次、三等奖 2 人次,省第一届移动教

学大赛三等奖 1 人次,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 1

人次,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全国大赛一等奖 2 人次、

三等奖 2 人次,外指委杯全国“金课”大赛二等奖 2 人次,省

级“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 2 人次。

青年教师中,获得校级“教学名师”1 人,校级“师德标兵”1 人,校级“教坛新秀”2 人;入选校三育人先进个人 1 人,入选校“弘毅英才”2 人,入选校高层次人才梯队 2 人。

5.国际化人才培养

“十三五”期间,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志愿者服务,参G20 峰会、“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阿经贸合作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中非对英投资论坛、第 14FINA 世界游泳锦标赛

(25、东南亚高端会议、第十二届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研讨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等大型国际会议、赛事、博览会、论坛等活动志愿者服务 1000 余人次,充分展现我院多语种国际志愿者风采。

在国际化就业方面,十三五期间,学院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毕业生进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友利银行、和记


黄埔有限公司迪拜分公司等外资企业就业,国际化就业率达 20%左右。

6.社会服务方面

“十三五”期间,学院与余杭太炎中学签订《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趣味日语”校本课程开发》横向课题合同,为太炎中学提供相应日语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并开展相关主题讲座和日本文化体验活动等。学院受中国丝绸博物馆(杭州)委托,与其签订《第四期阿拉伯国家文博专家研修班翻译服务项目》横向课题合同,为其提供阿拉伯语翻译服务, 并提供会场服务。

2016 年,我院日语专业教师带领日语专业学生参加首届国际食用菌文化大会,并担任相关翻译工作。2018 年,我院阿拉伯语专业教师受邀参加中国浙江)—巴林王国经贸论 坛,并担任相关口译工作。2019 年,韩国全罗南道行政副知事率领韩国各地方政府高级公务员到访我省期间,我院朝鲜 语专业教师为省领导会见韩方提供访问、宴会翻译服务工作。

资政建言方面,我院经阿拉伯研究中心平台提交专报 6

篇,其中 1 篇成果要报获 4 次省领导批示。其中,省社科联专报 2 篇,1 篇获省领导批示;省商务厅专报 2 篇,1 篇获采用;省商务厅综合处专报 1 篇,获采用并报送省领导;省外

办专报 1 篇,省防控简报以标题信息简讯刊登。撰写涉及中

东地区国家舆情日报 50 篇,受到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外


办领导高度好评。在国际媒体上发表文章介绍中国抗疫经验

1 篇。

我院经环地中海研究院平台提交专报 7 篇,1 篇成果要报获省领导批示。其中,省哲社规划办 1 篇,获得省级领导

批示;省商务厅专报 3 篇,1 篇获采用;省外办专报 2 篇;

省社科联专报 1 篇。

7.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1)党总支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强化

党总支引领力不断提升。认真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党组织建设引领力、凝聚力;积极发挥党总支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专业学科发展等方面的引领和服务作用,2018学院作为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试点学院”。

基层组织建设力不断提升。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 学院党总支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学生第一党支部被立项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教工党支部书记入选学校“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师生党员影响力不断提升。师生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参与学院建设、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工作,十三五期 3 名教工党员获“师德标兵”“优秀党员”称号,2 名学生党员通过西部计划、专招计划服务西部、服务边疆,1 名学生党员赴摩洛哥孔子学院任志愿者教师。


(2)三全育人思政氛围积极凝聚

全员协同全方位育人。学院教师、行政、学工全员协同育人,共同参与心理健康、评优评奖等思政育人工作,近年来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课外实践活动专任教师的指导参与比例均超过 70%;学院高端人才深度参与学院思政工作育人,积极为学院思政育人提供优质导师、基地资源,与环球网、浙江巨石集团等建立实践基地合作关系。

强化课堂主渠道的课程育人。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课堂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时政热点、专业发展、行业领域,做好课程思政的积极探索。“十三五” 期间,阿拉伯语专业被立为校级思政专业。

初步搭建思政育人、文化育人品牌。围绕“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建设有多语种综艺平台、“师友沙龙”大学生成长计划、国际文化理解传播等 3 个校级文化品牌,此外依托“东语文化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创新创意竞赛等,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二)“十三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方面

(1)人才培养特色有待进一步凝练

各专业对当前人才培养特色定位的内涵(知识、能力、素养)理解有待深化,人才培养对接产业、行业需求尚不紧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深入企业、行业的前期调研不足。


(2)课程体系尚未打破原有学科框架和壁垒

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匹配度和衔接度存在差距;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课程开发不足;产教融合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质量总体水平仍不高,标志性教学成果缺乏。

2.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方面

(1)学科建设队伍规划尚不清晰

学科建设方向需进一步凝练和细化;科研团队凝聚力和领导力需进一步加强;教师对应学科整体发展方向的学术能力拓展和提升需进一步加速。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于学院、学校学科发展的总体布局仍存在疑虑,尚未达成共识。

(2)教师科研总体水平仍有待提升

学院持续科研产出能力尚未形成,高层次、标志性的科研成果仍有待突破。主要原因是部分专业缺少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如日语和韩语),难形成科研合力,部分专业(如阿语和土语教师主要以硕士为主,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3.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1)师资队伍总量仍不足,部分专业生师比过高

目前日语、韩语专业生师比仍过高(日语 19.3:1;韩语

21.9:1),从“十四五”发展趋势需要来看,日语、韩语专业面临着进一步开设二外公选课、辅修课、开展跨学院“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任务;阿拉伯语专业师资相


对充足,但也面临着科研平台建设和优势专业建设的繁重任务;土耳其语专业当前师资仍无法满足本科教学需要。

(2)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东语学院现有在编专任教师 30 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5 人,其实均为讲师,高级职称占比仅为 23%;男教师仅 6 名,占比 20%,男教师比例过低;从年龄结构看,80 后教师有 23 名,教师年龄梯队不够合理;从学科结构看,只有两名教师的学科背景是国际关系,其余均为语言学或者文学, 与学校和学院科研整体发展方向不匹配。

(3)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不足

目前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仅有7 人,占师资比例的23.3%。

4.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

海外合作院校的规模和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海外实习实训基地有待进一步拓展;国际科研合作平台的发展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5.社会服务方面

社会服务形式有待进一步拓展,长效化机制需进一步建立。

6.党建与思想政治建设方面

党建活动品牌影响力、辐射面不够充分,建设成果尚未全部形成;相较于学生成长需求,思政引领、文化熏陶的广度、深度、频率、组织效率等还存在不足。


(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小语种专业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具体来说,严峻的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学科建设和本科教育特色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对我们进一步凝练特色本科专业、加快本科教育发展、提升本科教育的品牌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带来严峻挑战。无论从省内还是省际来看,对优秀教师人才及优秀生源的争夺都是相当激烈的。

第二,学科建设和本科教育资源愈发紧缺。学科建设和本科教育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既受到学校综合实力、社会声誉等方面的制约,又受到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限制。如何积极拓展资源渠道、优化资源配置,争取本科教学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专业未来面临的持续挑战。

第三,信息化教学手段革新和外语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趋势。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技的蓬勃发展,外语教学手段不可避免地走向信息化、数据化方向,教学方法多元发展,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挑战。外语类专业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须进一步优化,方能适应新时期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的需求。

在直面上述挑战的同时,我们要抓住宏观发展机遇,创新教学改革,顺应时代和社会对小语种专业的需求。具体来


讲,小语种专业发展有以下机遇:

第一,浙江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外语学科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外语学科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提供了广阔舞台。政策上的利好不仅为本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物质支持,而且为学生就业和创业带来新的机会。

第二,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十分突出。进入 21 世纪,科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家及民族间的友好往来也在与日俱增。随着浙江省对外交流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将越来越多。

二、“十四五”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设“浙江省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点基地、浙 江省开放发展的智囊高地、浙江国际教育文化交流重要阵地” 的“浙外三地”任务和学校关于“重点领域”的系统谋划, 准确把握“重要窗口”的地方发展新定位、国家“新文科” 建设新要求,特别是国家对国际传播人才和国际传播能力建 设的战略部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特色发展为 主线,以服务地方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科研教学 并重型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强院实系”各项举措为保 障,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新机制。

(二)总体目标

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学院建成人才培养特色显著、


学生市场竞争力强、专业社会美誉度高、在国内具有较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应用型学院。

三、“十四五”发展具体任务

(一)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

1.以思政教育为引领,把握人才培养方向


 

专栏 1:“三进”专项工作

打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翻译赏析特色课程;打造 1-2

支省级思政教学团队;产出一批思政教育相关教材;建设 2-3 门国家级一流课程。

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浙江省“重要窗口”建设为目标,以构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契机,探索外语思政教学方法和路径,使思政教育内化 为每个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行为,使每个教师成为思政教育 的实践者。








2.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提升外语人才培养质量 以“一流专业”水平为目标,以其指标体系为对照标准,

不断提升各专业建设水平,主要包括:建立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改进机制,不断凝练人才培养目标,使我院人才培养更贴近国家和地方需求;以基础教学团队、核心课程改革为抓手,夯实各专业人才培养基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为路径,加强实践

教学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探索适合外语专业的产学


研合作模式,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学术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





文本框: 专栏 2:一流专业建设工作 以评促建,做好各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工作;阿语 专业顺利通过国家一流专业验收,日语争取获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 设点;韩语专业获评省级一流专业。


3.不断探索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





文本框: 专栏 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积极拓展日语、阿拉伯语和土耳其语专业和海外院校的“3+1”、 “2+2”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硕连读模式;探索创新创业实验班人才培 养模式。

利用微专业、实验班等形式探索“语种+专业”小语种人 才培养模式;利用“小语种+英语”、“小语种+小语种”等 模式探索复语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学校 一系列创新实验班,拓展学生专业和职业素养;加强国际交流与学生海外实习实践基地拓展工作,丰富并提升实践教学 类型和层次。


(二)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

1.明晰我校“区域国别学”学科使命与方向

利用国家积极发展“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契机,在原有外国语言文学优势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世界历史、国际政治等多学科研究力量,围绕文明交往史研究、环地中海国际



 

专栏 4: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

围绕三大方向,积极引进相关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形成 1-2


支特色科研团队,为“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奠定学科基础。

关系与热点问题研究、浙江文化与国际传播三大研究方向, 形成具有浙外特色的区域国别学研究特色,在我省乃至全国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领域拥有一定知名度。






2.以硕士点申报为突破口,提升学院总体学科建设水平积极参与并利用学校申报硕士点工作为契机,引进高层


 

专栏 5:硕士点申报和高层次科研项目突破工作

对照硕士点申报要求和各项指标,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围绕“区域国别学”三大方向,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国家重大课题突破; 新增国家级课题立项至少     5 项,省部级课题 13 项,核心刊物及以上

论文、著作 44 篇(部)以上。

次学科人才、实现高层次科研成果的突破。“十四五”期间 争取实现国家级重大课题立项和国外顶级期刊论文发表两大突破。










3.继续做强做大现有智库平台,提升浙外知名度

依托学院现有两大智库平台(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环地中海研究院”和省级新型智库“阿拉伯研究中心”),利用中心课题、年度报告、学术刊物等为抓手进一步凝练科研方向,突出科研特色,打造核心科研团队,持续性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进一步发挥资政服务能力,不断提


升浙外知名度。





文本框: 专栏 6:科研平台建设工作 “环地中海研究院”高质量通过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 建设验收工作;打造《环地中海学刊》学术专刊,并争取进入核心期 刊目录。新增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采纳 10 项以上。


4.进一步完善学院科研管理和激励机制建设





文本框: 专栏 7:科研管理制度完善 完善各科研机构学术委员会制度,科研相关人事、财务、业绩考 核等管理制度文件,使之纳入学院常规管理体系。

重点在于不断探索学院科研平台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 完善科研机构人事、财务、业绩考核等管理制度和机制,理 顺学院和科研机构发展关系,创造有利于双边发展的管理机 制,使科研机构成为带动教师科研、提升学院科研整体水平的永动机,使学院成为科研机构长效发展的坚强后盾。


(三)师资队伍建设

“十四五”期间,要在现有人员有效整合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包括高水平海归人才,形成知识结构互补、年龄梯队合理的核心团队。另一方面,要在现有教师中,多形式、多途径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同时以平台为基础,做好专职兼职、校内校外研究


力量的整合工作,最大限度做好学院研究队伍建设。





文本框: 专栏 8:师资队伍建设 十四五”期间争取在外国语言文学领域的三个优先方向引进国家 级人才、西溪学者杰出人才、享受国务院津贴、资深教授 1 人;省部 级及以上人才、西溪学者领军人才 4 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比例达到 80%,其中海外博士达到 45%;具有 6 个月以上海外经历教师比例达到 85%;长聘外籍教师比例达到 40%;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达到 70%;生师比达到 15:1。


(四)国际化合作

1.加大与海外高水平院校的合作力度,通过交换留学、假期游学等多样化、多途径联合培养具有国际理念和“外语

+”的人才,以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

2.积极开拓海外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到国外开展国际项目调研、毕业实习,海外就业等创造条件。


 

专栏 9:国际化合作

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外派交换生、交流生百分比达到 30%;国际化就业率达到     30%;新增 8 个国际化实践基地;新增 1-2 个国际合

作科研平台;获得国外或国际组织资助科研项目 1 项;留学生(学历


留学生)人数达到 10 人。

3.积极鼓励学院教师出国访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研修,与国际学术界保持紧密的联系。



(五)社会服务

着力于学校“十四五”规划定位,以及学院学科专业性质与现有基础,立足专业语言优势和智库平台优势,围绕涉外人才培训、多语种译介、科学研究、咨政建言四个方面开展社会培训、横向合作。具体包括:

1.咨政建言服务。利用省级智库阿拉伯语研究中心、环地中海研究院等平台与省外办、省商务厅等政府部门,以及绿地集团、中土集团等大型国企开展横向课题合作,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调研等智力服务。

2.对外文化交流服务。继续拓展对外合作渠道,一方面积极借助省内外资源和平台,组织、策划、参与各类重大文化交流或学术研讨活动;另一方面继续拓展自身与国外院校合作资源,围绕孔子学院、汉语境外培训服务,争取对外汉语培训平台。

3.语言培训。利用现有语言专业,特别是日语专业,对接中小学和其他社会培训机构资源,开展语言培训、语言教育培训。

4.志愿者服务。继续利用浙外志愿者服务平台,参与各类大型国际会议和会展服务,为学校和学院树立良好社会品牌,提升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文本框: 专栏 10:社会服务 争取在咨政建言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争取在外语服务方面收入 不低于 100 万元;争取社会捐赠金额达到 50 万元。


(六)党的建设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研判学院所处历史方位,分析学院存在的主要矛盾,描绘清楚目标任务,统领学院事业发展,促进党建与校院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认真组织学院理论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 更加树牢“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更为坚决地做到“两个维护”,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

2.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以党员先锋服务和样板支部建设为抓手,推进支部建设水平提升。完成学生第一党支部全国样板党支部的建设和验收工作,形成面上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体系、制度机制, 着力打造我校党建工作“金名片”。实施党建文化品牌建设计划、党员发展教育管理质量提升计划,加强学院党校工作体系建设。


文本框: 专栏 11: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2021 年完成二级党组织换届工作,选举产生学院新一届党总支委员;2022 年完成党支部换届; 2.2022 年完成全国样板党支部创建达标; 3.成功创建 1 至 2 个校级党建品牌; 4.加强新生入党启蒙教育,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3.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

以基层党支部换届为契机,建强建好党支部书记队伍; 着力打造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等组成的“一专多能”的思政工作队伍,定期召开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例会,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加强党建工作队伍与教学科研工作队伍的协同协作,推动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群策群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持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党员和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认真落实“一岗双责”,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努力营造清廉院风。

(七)文化建设

1.以“立德树人”为职责使命

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文化建设理念,始终把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


用型人才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

2.持续推进“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

将学习教育与党员发展、始业教育、学生成长结合起来,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进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加强省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和贵州遵义务川县“青学青”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培育有专业特色、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活动品牌。

3.加强学生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继续凝练特色,打造“师友沙龙”大学生成长计划、“东方神韵、共语青春”多语种综艺平台、国际文化理解传播活动三个优质校园文化品牌。依托“东语文化节”、暑期社会实践、国际志愿者服务等,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增强国际化视野,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组织策划好学院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打造具有东语特色的典礼文化。




文本框: 专栏 12:文化平台建设 1.推进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将“多语种综艺平台”、“国际文 化理解传播”两个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做精做细,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  响力; 2.将“师友沙龙”校园文化精品扶植项目做大做强,力争在下一次 评比中立项为精品项目; 3.推进学院就业实践和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到 2025 年使实践基地 数量在目前 20 家的基础上再增加 10 家。


4.加强网上网下文化育人平台建设

精心设计优化学院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师生交流休读休闲的平台区域。积极拓展校友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新格局。全方位整合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公众号等媒体资源,浓厚浓厚“一起迎亚运”、喜迎“二十大”和“老师爱学术,学生爱学习爱学院”的氛围。





文本框: 专栏 13:育人平台建设 1.2022 年完成学院院训的征集和发布; 2.2022 年完成融院 C 一楼至四楼学院公共文化空间的改造提升, 完成学院会议室的布置; 3.推进学院就业实践和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到 2025 年使实践基地 数量在目前 20 家的基础上再增加 10 家。



5.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建立和健全与学校、学院发展相适应的各项规章制度, 强化以制度管人管事的意识,逐步实现学院的科学管理、民主管理、规范管理。加强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出台《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修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评选细则试行)》《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毕业生就业奖励办法

(修订)》等管理规范。

四、保障举措

(一)积极发挥党总支的政治引领作用

积极发挥党总支在深化“实院强系”、参与学校“三地四域”建设、主动服务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引领和组织保障作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党总支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议事决策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制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领导干部个人政治素养,坚决做到“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不断增强战略思维和大局观念,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战略,切实履行职责。

(二)加强内部治理

加强学院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院内议事协调机构建设,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完善和优化学院的考核机制,形成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分配制度与岗位聘任


制度,激活学院的办学活力。进一步围绕“实院强系”目标, 培养一支学术和教学水平优秀、熟悉校情院情,具备专业发 展意识和责任感,能协助专业带头人建设好“一流”专业的 系主任团队和业务骨干团队,成为实院强系真正的中坚力量。加强基层教学单位组织建设,形成既能有效利用学院的教学 管理职能又能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优势的教学组织发展 网络,充分激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和教学学术研究的内在驱 动力。

(三)强化协同攻坚

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工作评估,总结工作推进落实情况。根据发展规划,明确每项目标的负责人、责任人,加强工作的有效落实。加强规划任务落实的协作,统筹好人财物各类资源,加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整合。对于学院重点发展的目标任务,在政策上给予保证,加大投入,重点攻坚。


 

类别

序号

主要指标

完成目标

事业规模

1      

全日制学生数(人)

840      

2      

生师比

15:1

3      

本科生专业数(个)

5      

4      

外语专业数(个)

5      

人才培养与 专业建设      

5      

本科生升学率

30%      

6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个)

2      

7      

省级品牌专业(个)

1      

8      

国家级课程(门)

2      

9      

省级品牌课程(门)

4      

10      

国家级教改(课改)项目(项)

1      

11      

省级教学改革项目(项)

3      

12      

课程思政项目(省级及以上)(项)

2      

13      

思政工作奖项(省级)(个)

1      

14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省级)(个)

1      

15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省/部级)(个)

3/7      

16      

学生发表论文(篇)

8      

17      

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通过

18      

毕业生跟踪就业率、创业率,毕业生对母校满意

度、用人单位对学校满意度

达到省内本科院校中段      

学科建设 与 科学研究

19      

省一流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力争       A 类

20      

硕士学位授权点

日语、阿语获批翻译专硕      

21      

国家级科研项目(项)

5      

22      

省部级科研项目(项)

13      

23      

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项)

2      

24      

核心刊物及以上论文、著作(篇、部)

44      


附件


“十四五”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25

其中 一级刊物论文(篇)

4

26

其中 权威刊物论文(篇)

1

27

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采纳的决策咨询报告(篇)

10

28

其中 国家级应用采纳(项)

3

29

科研项目经费(万元)

594

30

其中 纵向科研经费

194

31

其中 横向科研经费

400

人才队伍建设

32

国家级人才(人)

1

33

国家级人才、西溪杰出人才、享受国务院特贴、

资深教授(人)

1

34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专业

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35

省部级及以上人才(人)

1

36

省部级及以上人才、西溪学者领军人才(人)

4

37

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比例

80%

38

其中 海外博士

45%

40

具有 6 个月以上海外经历教师比例

85%

41

常聘外籍教师比例

40%

42

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

70%

教育国际化

43

外派交换生、交流生百分比

30%

44

留学生(学历留学生)(人)

10(10)

45

国际合作科研平台(1)

1—2

46

获得国外或国际组织资助科研项目(项)

1

47

国际化就业率

30%

48

国际化实践基地(个)

8

社会

服务

49

外语服务(万元)

100

捐赠

50

社会捐赠(万元)

50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